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,是全行业经济效益严重低迷,部分企业巨额亏损。2012 年 86 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决算汇总亏损 7.6 亿 元;今年上半年有所好转但利润总额也只有 22.7 亿元,销售利润率只有0.23%。如扣除大中型钢铁企业自有矿山的利润,钢铁冶炼压延 业务总体上是亏损的。另根据“对标挖潜”汇总数据,上半年钢材销售业务汇总亏损40亿元。
中小钢铁企业效益略好于大中型企业,国 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 454.4 亿元;减去其中铸造业的利润后,钢铁冶炼压延加工业业实现 利润 292.3 亿元(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数据) 。经测算,如从规模 以上钢铁冶炼压延业中扣除大中型企业的业绩,其余中小企业(其中 大 多 数 是独 立轧钢 和 钢 材深 加工企 业 ) 的主 营业务 利 润 率约 为 2.3%——仍低于同期全部工业平均 5.4%的水平。
从未来发展趋势看,一是钢铁市场需求不可能再有较大幅度增 长,二是地方政府救助本地钢铁企业的财力有限,三是随着金融体制 深化改革,严重亏损企业面临资金断流风险。因此,钢铁行业整体效 益低迷状态仍将持续,而一些严重亏损企业生产经营将难以为继,行 业“大洗牌”在所难免。 面对这种局面, 认清钢铁行业的主要矛盾所在, 是采取正确对策的前提。 钢铁行业目前困境的本质,是二元产权结构和缺乏公1 平竞争而导致的市场机制失灵。 究其深层原因,主要是改革不到位造 成的。钢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竞争性行业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钢 铁企业已经基本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,目前已经形成国企、民企两分 天下格局(今年上半年非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钢产量份额为 51.5%) 。 但目前仍存在政企职能不分、不公平竞争、国企机制滞后三大问题没 有得到彻底解决,甚至某种程度上有所退步。
化解钢铁产能过剩,促使钢铁行业走出困境,步入良性运 行轨道,根本途径是按照“十八大”关于深化改革的方针,坚持市场化 改革方向,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、优胜劣汰的市场体系,减少对钢铁 企业的直接干预,强化标准和规则监控。 |